·学生事务

当前位置: 本科生求职心得

谢梦竹:遇见自己

[ 2015年6月25日 ]

“我愿看到夜空中明亮的星,当我一人独行;我愿听见远处呐喊的声音,当我摇摆不定。我要找到傲雪寒梅的第一次绽放, 找到雄鹰搏击长空的第一次飞翔,找到晨曦中第一缕惊艳的光。一路寻找,一路成长,一路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不可以已

“阿兰·图灵,计算机世界第一人”,2011 年 8 月 30 日这一天,是我第一天来到交大,来到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群楼的图灵雕塑前。那个时候的我还不知道,一年之后自己将选择就读计算机专业,三年之后也依然选择在硕士研究生时期学习计算机,站在巨人图灵的肩膀上,用理性而富有逻辑的思维考量身边的一切。彼时的我只知道自己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本硕贯通试点班录取,将在四年本科时光中同时修读电子信息类和管理科学类的课程,希望成为迎合时代发展的工科、管理复合型人才,毕业后找一份称心的工作。四年本科学习中, 计算机组成、数据结构、算法、可计算理论,计算机专业课无一不深深地吸引着我。除了寝室之外,图书馆一度是我待的最多的地方, 很多同学把图书馆当成自习室,在我觉得是一种浪费,交大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一本专业书籍加一本文学或社科书籍是我去图书馆的标配。选择学习计算机的大多是男生,又有很多人在入学时就有计算机基础,而我在进入大学之前只会用电脑聊天、玩单机游戏。然而天道酬勤, 在大三这一年,我的综合成绩已经上升到专业第七名。而在确保专业成绩的同时,管理类的课程丰富了我看问题的角度,始终对社会科学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我在平日里也会抽空阅读社科类书籍,《货币战争》、《乌合之众》、《博弈论初基》、《大繁荣》,在我的书架上,此类专业以外的书籍也不在少数。

未曾稍有懈怠

在学习压力极大的高中时期,我依然加入了学生会,对学生工作我始终充满了热情。入校以来,我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联合会、电院党建联席会、电院团委宣传部、自强自立发展中心等学生组织担任职务,曾先后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联合会秘书处副主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联合会主席助理,电院 2011 级本科生计算机第二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做干事时,全力做好学长学姐交待的每一项工作;成为部门的小领导者后,又肩负起引导学弟学妹的责任;如今,我成为了校团委的一名辅导员,身份从学生转变为半个老师,对低年级的同学,依然耐心如长姐。我觉得,做学生工作的目的是成长,自己成长,带着学弟学妹一起成长,长成榜样的样子。而在学生工作中所结识的人中,又不乏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所以学生工作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最让我骄傲的是,有不少学弟学妹都将我视作他们的榜样。

流水不腐

我一直期望自己能够成为各方各面都可圈可点的“全能人”,除了学习和工作,在文体方面, 我也有着心中的一份追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的我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认同,二年级时我因学业和学生工作的压力而疏于关注体质问题,饮食和作息的不规律使我经常无精打采。如今当我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不仅恢复了健康的饮食和作息,更每周坚持 3 次以上锻炼,跑步、游泳、羽毛球,偶尔约同学一起打台球、保龄球,还了解壁球、橄榄球等国内不常见的球类活动规则。我从 6 岁开始学习钢琴,13 岁取得了上海音乐学院颁发的钢琴十级证书,来到大学,我仍时常带上一首新曲子,到琴房练习。体育和音乐都是一种精神状态,在体育和音乐的世界里能表现出不一样的而又真实的自己。去年秋天,我开始学习小提琴,这是我心仪已久的乐器。小提琴是人们公认的最难学的乐器之一,左手按弦的位置全凭感觉,右手运弓的力道变化微妙,而正是这个过程,淋漓尽致地体现出音乐的创造之美。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万卷书,还当行万里路,社会实践几乎成为我每年的必修科目。2012 年暑假的一天,在浏览社交网站时看到了与“云计算与智慧城市”社会实践项目有关的好友动态,我便直接留言给发消息的老师,表示想要加入到队伍中来。于是,我成了这只上海市重点社会实践项目的研究生团队中冒出来的一名本科生。这次在武汉的社会实践是我第一次参与社会实践,也是我的启蒙实践,一路上边走边收获,而这条路一走便停不下来,之后的每个暑假,我都要找个实践参加。行万里路,知中国情,大学四年以来,社会实践带我去到了祖国的不少地方,见自身,而后见天下,而后见众生。如今我已经不似初入学时,只想毕业后找到个称心的工作,图一己之安乐。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我打算研究生阶段先支教一年,到中西部地区去,去感受那与祖国最贴近的距离。

预支五百年新意

2014 年 4 月,我加入了一支准备迎战挑战杯的学生团队, 项目内容是碳纤维材料的回收再造。运用自己所学的营销学知识,我完成了策划书中营销部分的内容,并发挥专业所长,尝试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项目中去。7 个月的备战,计划书经历了 8 次重大修改,第三次校内答辩排名垫底,差点被淘汰出局。凭借每个人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不服输的执着劲,我和团队成员最终冲出了 市赛,入围全国比赛。我们的队伍名叫“上海蕾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碳索”获 2014 年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每一个成功都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这次挑战杯获奖也不例外。我在 2013 年 8 月时,加入了一个互联网创业团队,搭建在线面试平台。团队在校外租了一套公寓用来办公,注册了公司,划分了技术部、视觉部、市场部和人力资源部。作为团队中唯一具有管理背景的成员,我担任的是人力资源部的 经理,也兼做财务方面的工作。3 个月后,公司的项目上了电视节目“梦想创业团”,与天使投资人谈妥了首轮的 100 万投资。而在准备签投资协议的一周里,变化悄然发生了。团队里 7 个人都是学院大四大三的学生,可能是经历不足够,大伙突然意识到没有清楚地考虑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就这样贸贸然拿了投资,对投资人对自己都太不负责了。然而创业过程中的所学,却在挑战杯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谓厚积薄发,大抵如此。

一路求索,一路寻梦。学习路上,坚持追随兴趣的方向;工作路上,每个任务都是机遇所在;文体路上,享受不露于外人的自我;实践路上,打开自己的家国情怀;创新路上,发掘自身的每一分潜力。每一条路上,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访问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