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事务

当前位置: 本科生求职心得

乔梁:成长成才故事

[ 2015年7月2日 ]

我叫乔梁,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1级的一名学生。大学四年一晃就过去了,现在脑中还能依稀记得四年前刚踏入校门时候的好奇与懵懂。有的人度过这四年就要直接踏入社会了,而我觉得四年还远远不够,所以我决定继续深造。于是,我在2014年10月份,通过免推生考试顺利保研,即将开启我的研究生之路。

从就业方面来看,软件工程可以说是现在就业面相当好的一个专业,本科生毕业就可以拿到其他专业几倍的工资。也正是因为这个,周围很多同学都选择了直接就业。当然,拿高薪这个专业就必须要付出常人几倍的辛苦来。而在我看来,更高的文凭有时候意味着更高的敲门砖。在20年前,一个本科毕业生已经算是非常稀罕,国家会包分配,也就意味着拿到了铁饭碗。但是随着时代在发展,到2014中国一年的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了700多万,这个时候唯有更高的文凭能够获得更多的优势。一名本科生毕业可能拿到的工资已经非常客观,而一名研究生能获得的就不仅仅是更高的起薪,还有更多提升的机会,将来也许会拜托底层码农的身份而去做一名管理者。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文凭并不能代表一切,现在特别是外企由其看重的是个人能力而不是文凭。这一点我丝毫没有异议,我觉得那些毕业选择工作的人丝毫不比我们差,这只是一个个人抉择的问题,也许他们三年积累下的经验对自己更有帮助呢。这一点上,我认为在学校锻炼能力的机会丝毫不会弱于在公司。如果在公司不是去做研究开发的工作,也许用到的知识永远也就是那么多了,只是反复的实践而不需要去创造新的东西。而在学校给我们更多创造的空间,我们会有大量的时间也有大量的资源去做研究,去充分开发自我的潜能。也许最终我们不会走科研这条道路,但是曾经科研过的经历一定会是终身难忘且终身收益的。除此之外的原因可能就是我还留恋学校校园的轻松与自由吧,再晚几年,让自己更加成熟之后再去接受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

确定要读研究生这个目标是从大一来就有的,这个是我的追求也是家里人的要求。当时想读研究生的原因可能没有后来这么充分,只是觉得那样会更有竞争力一些,后来见周围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同样选择了去读研究生,也加深了我的信念。当然四年来周围也出现过很多很多很好的机会,有创业的机会,也有知名大企业的机会,但是我都坚持了下来。每个人都有创业梦,但是我甚至创业是机遇与风险共担的,在我没有完全成熟起来之前我只有稳稳地走每一步路。

上海交通大学较之其他一些普通高校保研的名额多了许多,但是还是会有几项最基本的要求,综合排名在年级前50%,英语六级440以上,挂科最多不能超过一门且重修通过。我一直觉得这几个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凭借高中数学竞赛的基础和自学过一些编程知识,大一上我过得很轻松,最终一学期下来我的年级排名是第10名(共100人),我觉得如果按这个态势下去保研还是非常容易的。于是我有些松懈了,作业只是应付一下,课后也从来不会去复习之前学过的东西,平时空闲的时间都去打游戏或是看一些课外无关的书。期末下来的英语大大的60让我着实惊出了一身冷汗,若不是老师手下留情,这一次肯定就挂科了。虽说有一次挂科的机会,但是这毕竟才大学第一年,而且我也不想让我的大学生涯中留下这不好看的一笔。那一学期,我的排名直降到40多名,凭借大一上的成绩和素拓勉强将我的综合排名拉到了20多名,最后获得了C等奖学金。对于这个成绩看上去还可以,但是我并不满意,因为我的实力完全不仅限于此。

那一次惨痛的教训让我真正认识到了大学和高中的不同,大学的课需要课下自己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光凭上课那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告诫自己绝不能再松懈,于是大二那一年我退掉了许多社团和学生工作,将重心放在学习上。我专心听课,认真完成所有作业,作业中一些额外的思考题我也都尽量去做掉。课后不懂的问题我都尽量找老师和同学弄明白。当时软件学院还没有并入电院,软件学院从复旦高薪聘请的臧斌宇教授团队,他们的到来也带来了很不一样的教学改革。我们作为第一批试点的同学上了一门叫“计算机系统基础”(ICS)的神课,这门课不是我们想像中开发软件需要的编程课,它是一门更加理论更加抽象的讲计算机内部系统运行的课。所以对于我们这批只会编程却不知底层状态的人们来说可谓是一门极难的课。特别是该课布置的几个lab更是直接从国外同样课程的实验中摘来,而这门课在国外是给研究生上的。可想而知,天怒人怨,软院上下哀声一片,除个别大神之外大部分人的假期时间读奉献给了lab。很不幸我不属于大神的范畴,对于这些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我只有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有的时候甚至去死记硬背。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学年,我的成绩又排进了前十名。

我知道,光凭学几门课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报名参加了软件学院的创新试点班。这个试点班。这个创新试点班以前叫Intel试点班,是Intel与软件学院合作创办旨在培养更卓越人才的班级。到我们这一届因为有更多的公司加入合作,这个班级改名叫创新试点班。更多家公司的加入也就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参观各大公司并交流学习。我们曾去过大众点评,由他们资深的工程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开发和团队建设的经验。在那里我们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习不到的东西。

软件学院的传统是把课业摊开,我们正常学期的课业其实并不多,因为有几门重课分摊到了暑假来上。暑假要上的这门课其实严格意义上不是一门课,是要几个人合作开发一个稍微大型一些的项目。身在创新试点班,我们的大项目更是要拿出去参加Intel每年举办的软件创新大赛,所以从项目创新性和难度上来讲都有更高的要求。那一个假期可谓是整个最拼的一短时间,每天从早到晚都呆在实验室里不停地码代码,Debug。

我们的项目名字叫做“叶子”,旨在能对着植物的图片拍一张照片就可以识别出这是什么植物。这个项目如愿杀进了Intel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的决赛,更为意外的往届都有好几个队伍能进入而今年交大只剩了我们一个队伍,顿时压力山大。于是又是马不停蹄的改进,一直到11月份去参加那个比赛。虽然结果因为评委自身缘故我们遗憾与一等奖失之交臂,但是我们在乎的不是那个名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由于那一年我们这一个项目最为突出,也因此因为该项目获得了很多意外的荣誉与收货,先是在软院展示会上大展头角,后来又给很多公司的高管演示过。大三期间我们将该项目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科创项目,对这个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提高与加强。那一次我们的项目直接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唯一一个参展项目去参加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并不负众望拿到了“我最喜爱的项目”奖。虽然听上去有点一个项目走遍天下的感觉,但是我觉得我们在这个项目上付出的努力是应当有这些收货的,事实也证明我们没有错。

当然那一次获得的不仅仅是在这个项目本身上,我因为做项目所获得的技术才是真正的财富。在那之后,我学会了很多html5,javascript还有phonegap。因为这些技术我在大三上的时候接了几个外包项目,还挣了一点零花钱。就连大三暑假的实习做得东西也有了一些基础,让我可以比较轻松的完成公司的任务。

大三学年是收获最丰盛的一年,因为之前的项目加分,我的综合成绩排到了年级第三,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也是最高的荣誉。当然我没有满足,因为我知道这次多多少少有一点运气的成分在里面,我还需要更多的学习,更多的磨练。

保研之后,我已经按照一名研究生的方式来生活,上着研究生的课,空闲时间在实验室。说是成长成才故事,真是不敢当,因为自己认为自己还远远不及“才”这个字。脚踏实地永远是成长的不二法则。

访问数量: